banner

張家維 
東吳大學政治系博士班

「挑戰」没有不見,只是變成你喜歡的樣子!忙碌博班生的沉浸式英語學習法

研究生沒有假期。博士生除了上課,還要擔任助教、做研究、寫博士論文,努力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時間哪裡來? 東吳大學政治系博士班張家維,在緊湊的生活中順利取得「全民英檢」四項合格證書,他分享了自己創造情境的沉浸式學習法。

求學、就業交互轉換的三明治經歷

張家維形容自己的學經歷類似德國三明治教育學制,在理論與實務、就業與求學間交互轉換。政大法律系畢業的他,曾在國會、中研院工作,目前為東吳政治系博士班學生。張家維說:「工作場合中盡是卓越菁英,即使中午在自助餐夾菜時,左右二旁可能就是某位知名的政治人物,或是享譽國際的院士。」因為仰慕前輩們的宏觀視野和學識風采,不知不覺也驅動自己走上學術道路。

「創造情境」鍛練自己的思考肌群

因為工作需要,張家維養成長期閱讀英語新聞的習慣。張家維說:「我每週會選擇1-2則熱門國際新聞;先閱讀文字報導,接著觀看相同事件的新聞短片。然後想,若在不同場合須以英語分享或討論時局分析心得時,我可以如何鋪陳與措詞。」時常以聽、說、讀、寫的活用視角,創造外語情境。

通過英檢中高級,他只做了「這件事」

張家維表示,博士班的畢業門檻是中高級(B2)聽讀說寫通過。他選擇全民英檢是因為:「省時方便!」一日考一次解決,經濟省時有效率,非常適合急需通過英語畢業門檻的學生和忙碌上班族。考前他唯一的準備方式是使用免費的iPrep(全民英檢i學網)。張家維說:「考試前模擬限時情境,製造臨場緊張感。這種練習方式在我真正進到考場答題時,很有信心、安全感。」

把「學習」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,成為自己人生的MVP

回顧職涯,張家維也面臨過不少挑戰。他曾負責接待一位來自東歐的匈牙利籍教授,但由於腔調和文化隔閡,一開始溝通不順十分挫折。然而他不僅努力熟悉對方的口音與用語,還花時間了解匈牙利的歷史文化。最後,他甚至勇敢擔任教授演講中的即席翻譯,多年來仍維繫良好的情誼和請益關係。

張家維用面對的方式來處理挑戰和挫折。請張家維分享自己的心法,

他轉換了網路上的流行用語說:「『挑戰』没有不見,只是變成你喜歡的樣子陪在你身邊。」若能把英語學習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,也能成就你喜歡的自己。